自学计算机网络,资料来自网络。
原文出处:https://www.jianshu.com/c/f627e74e6ff3
本章做了一些内容删除。
应用层概述


我们在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某个网站的域名后,就可以访问该网站的内容,这个就是万维网WWW应用,其相关的应用层协议为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的是“见名知意”的域名,而TCP/IP的网际层使用IP地址来表示目的主机,从域名到IP地址的装转换,由属于应用层范畴的域名系统DNS,在后台帮用户完成

常见的应用

总结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概念
- 网络应用程序运行在处于网络边缘的不同的端系统上,通过彼此间的通信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 开发一种新的网络应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网络应用程序在各种端系统上的组织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方式
- 对等(Peer-to-Peer,P2P)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
-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方式
- 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 服务器总是处于运行状态,并等待客户的服务请求。服务器具有固定端口号(例如HTTP服务器的默认端口号为80),而运行服务器的主机也具有固定的IP地址。

- C/S方式是因特网上传统的、同时也是最成熟的方式,很多我们熟悉的网络应用采用的都是C/S方式。包括万维网www、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等。
- 基于C/S方式的应用服务通常是服务集中型的,即应用服务集中在网络中比客户计算机少得多的服务器计算机上。
- 由于一台服务器计算机要为多个客户机提供服务,在C/S应用中,常会出现服务器计算机跟不上众多客户机请求的情况。
- 为此,在C/S应用中,常用计算机群集(或服务器场)构建一个强大的虚拟服务器。
对等方式(P2P方式)
- 对等(Peer-to-Peer,P2P)方式
- 在P2P方式中,没有固定的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分布在网络边缘各端系统中的应用进程是对等的,被称为对等方。对等方相互之间直接通信,每个对等方既是服务的请求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
- 目前,在因特网上流行的P2P应用主要包括P2P文件共享、即时通信、P2P流媒体、分布式存储等。
- 基于P2P的应用是服务分散型的,因为服务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服务器计算机中,而是分散在大量对等计算机中,这些计算机并不为服务提供商所有,而是为个人控制的桌面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它们通常位于住宅、校园和办公室中。

总结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概念
-
互联网广泛使用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提供了即插即用连网 (plug-and-play networking) 的机制。
-
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 IP 地址,而不用手工配置。
DHCP的作用
在之前,如果要正常访问Web服务器,需要该主机手动配置网络的相关配置信息

如果主机数很多,工作量就大,容易出错
如果我们给网络中添加一台DHCP服务器

DHCP的工作过程
DHCP 使用客户 - 服务器方式
- 需要 IP 地址的主机在启动时就向 DHCP 服务器广播发送发现报文 (DHCP DISCOVER),这时该主机就成为 DHCP 客户。
- 本地网络上所有主机都能收到此广播报文,但只有 DHCP 服务器才回答此广播报文。
- DHCP 服务器先在其数据库中查找该计算机的配置信息。若找到,则返回找到的信息。若找不到,则从服务器的 IP 地址池 (address pool) 中取一个地址分配给该计算机。DHCP服务器的回答报文叫做提供报文(DHCP OFFER)。
DHCP 工作方式
-
DHCP 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采用请求/应答方式工作。
-
DHCP 基于 UDP 工作(DHCP报文在运输层会被封装成为UDP用户数据报),DHCP 服务器运行在 67 号端口, DHCP客户运行在 68 号端口。
DHCP交互过程

DHCP客户端将广播发送DHCP发现报文(DHCP DISCOVER)
事务ID
DHCP客户端的MAC地址
封装该报文的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为0.0.0.0,这是因为主机目前还未分配到IP地址,因此使用该地址代替
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之所以广播发送,是因为主机现在并不知道网络中有哪几个DHCP服务器。它们的IP地址各是什么
DHCP服务器收到DHCP发现报文后,根据其中封装的DHCP客户端的MAC地址来查找自己的数据库,如果查到匹配信息,则使用这些配置信息来构建并发送DHCP提供报文,如果没有则采用默认配置信息来构建报文并发送

DHCP服务端将广播发送DHCP提供报文(DHCP OFFER)
事务ID:DHCP客户端会与之前DHCP发现报文的事务ID做对比,来判断该DHCP提供报文是否是自己的
配置信息:
IP地址:DHCP服务器从自己的IP地址池中挑选待租用给主机的IP地址(使用ARP来确保所选IP地址未被网络中其他主机占用)
子网掩码
地址租期
默认网关
DNS服务器
源IP地址:发送DHCP提供报文的DHCP服务器的IP
目的地址:因为目的主机还没分配到IP,所以使用广播地址
在本例中,DHCP客户会收到两个DHCP服务器发来的DHCP提供报文,DHCP客户从中选择一个,一般选择先到的,并向所选择的DHCP服务器发送DHCP请求报文

DHCP客户端将广播发送DHCP请求报文(DHCP REQUEST)
事务ID
DHCP客户端的MAC地址
接收的租约中的IP地址
提供此租约的DHCP服务器端的IP地址
源地址:0.0.0.0,因为此时DHCP客户才从多个DHCP服务器中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DHCP服务器。它首先要征得该服务器的同意,之后才能正式使用向该DHCP服务器租用的IP地址
目的地址:广播地址,这样可以一次性向所有DHCP服务器发送DHCP请求报文,来告知它们是否请求它们作为自己的DHCP服务器
在本例中,假设DHCP客户端选择DHCP服务器1作为自己的DHCP服务器,DHCP服务器1接受该请求,于是DHCP服务器1给DHCP客户端发送DHCP确认报文

源地址:DHCP服务器1的IP地址
目的地址:广播地址
DHCP客户收到该报文后就可以使用租用的IP地址
在使用前还会进行ARP检测
![]()
剩下流程图示

DHCP中继代理
下图的网络拓扑中的各主机是否可以通过DHCP来自动获取到网络配置?

使用DHCP中继代理是因为我们不用给每一个网络上都设置一个DHCP服务器,这样会使DHCP服务器的数量太多
总结

域名系统DNS
概述
域名相比IP地址更容易记忆

因特网是否可以只使用一台DNS服务器?
不行



名称相同的域名其等级未必相同


域名解析过程


- 为了提高DNS的查询效率,并减轻根域名服务器的负荷和减少因特网上的DNS查询报文数量,在域名服务器中广泛地使用了高速缓存。高速缓存用来存放最近查询过的域名以及从何处获得域名映射信息的记录。
- 由于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关系并不是永久不变,为保持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正确,域名服务器应为每项内容设置计时器并删除超过合理时间的项(例如,每个项目只存放两天)。
- 不但在本地域名服务器中需要高速缓存,在用户主机中也很需要。许多用户主机在启动时从本地域名服务器下载域名和IP地址的全部数据库,维护存放自己最近使用的域名的高速缓存,并且只在从缓存中找不到域名时才向域名服务器查询。同理,主机也需要保持高速缓存中内容的正确性。
总结

文件传送协议FTP
概念
- 将某台计算机中的文件通过网络传送到可能相距很远的另一台计算机中,是一项基本的网络应用,即文件传送。
- 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 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如指明是否使用ASCII码),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如访问文件的用户必须经过授权,并输入有效的口令)。
- FTP屏蔽了各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因而适合于在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
- 在因特网发展的早期阶段,用FTP传送文件约占整个因特网的通信量的三分之一,而由电子邮件和域名系统所产生的通信量还要小于FTP所产生的通信量。只是到了1995年,万维网WWW的通信量才首次超过了FTP。
文件传送协议FTP的应用
FTP采用C/S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
FTP客户计算机可将各种类型的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计算机

FTP客户计算机也可以从FTP服务器计算机下载文件

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FTP服务器可能需要一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服务器计算机,也可能只需要一台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即可。
FTP的常见用途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尤其是用于批量传输文件。
FTP的另一个常见用途是让网站设计者将构成网站内容的大量文件批量上传到他们的Web服务器。
FTP基本工作原理
FTP服务器监听熟知端口(端口号为 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FTP客户随机选择一个临时端口号与其建立TCP连接,这条TCP连接用于FT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传送FTP的相关控制命令(这条连接是FT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命令通道)

下图为建立数据通道的TCP连接
FTP服务器使用自己的熟知端口号20与其建立TCP连接,这条TCP连接用于FT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传送文件

上面例子是主动模式:建立数据通道时,FTP服务器主动连接FTP客户
下图实例为被动模式

两种模式对比

注意两种模式都是
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保持打开状态
数据连接传输完毕后就关闭
总结

电子邮件
概念

邮件发送和接收过程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邮件读取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总结

万维网WWW
概念
概述
- 万维网 WWW (World Wide Web) 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
- 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
- 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互联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 这种访问方式称为“链接”。
万维网的工作方式
- 万维网以客户 - 服务器方式工作。
- 浏览器就是在用户计算机上的万维网客户程序。万维网文档所驻留的计算机则运行服务器程序,因此这个计算机也称为万维网服务器。
- 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向客户程序送回客户所要的万维网文档。
- 在一个客户程序主窗口上显示出的万维网文档称为页面 (page)。


万维网应用举例
访问网页

怎样标志分布在整个互联网上的万维网文档?

万维网的文档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ransfer Protocol)
概念和传输过程
- 在万维网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进行交互所使用的协议,是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 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 TCP 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

-
每个万维网网点都有一个服务器进程,它不断地监听 TCP 的端口 80,以便发现是否有浏览器向它发出连接建立请求。
-
一旦监听到连接建立请求并建立了 TCP 连接之后,浏览器就向万维网服务器发出浏览某个页面的请求,服务器接着就返回所请求的页面作为响应。
-
最后,TCP 连接就被释放了。

HTTP报文格式
HTTP请求报文格式

HTTP响应报文格式

使用Cookie在服务器上记录用户信息

万维网缓存与代理服务器
- 万维网缓存与代理服务器
- 在万维网中还可以使用缓存机制以提高万维网的效率。
- 万维网缓存又称为Web缓存(Web Cache),可位于客户机,也可位于中间系统上,位于中间系统上的,Web缓存又称为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 。
- Web缓存把最近的一些请求和响应暂存在本地磁盘中。当新请求到达时,若发现这个请求与暂时存放的请求相同,就返回暂存的响应,而不需要按URL的地址再次去因特网访问该资源。
如果该请求有缓存

如果该请求没有缓存

若Web缓存的命中率比较高
则会大大减小了该链路上的通信量,因而减少了访问因特网的时延
假设原始服务器的文档被更改,这样代理服务器的文档就不是最新的
所以原始服务器通常会为每个响应的对象设定一个修改时间字段和一个有效日期字段
若未过期

若过期并且代理服务器的文档和原始服务器的文档一致,原始服务器则给代理服务器发送不包含实体主体的响应

若过期并且代理服务器的文档和原始服务器的文档不一致,原始服务器则给代理服务器发送封装有该文档的响应报文

总结
